10.03.2022
12.11.2021
08.07.2021
31.03.2021
11.12.2020
26.10.2020
13.10.2020
22.06.2020
14.05.2020
2022年2月22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新建成的上海图书馆东馆重磅发布新版机构标识SHL和东馆特邀艺术家名单。
以中国文化发展中不断演变的文字载体为脉络,SHL建筑事务所参与了艺术咨询顾问UAP为图书馆室内外空间策划的十件场域定制作品,将艺术之美融入阅读空间。
基于此策划脉络,多位世界级当代艺术家包括艾米莉·弗洛伊德(Emily Floyd)、谷文达、刘文瑄、马兴文、倪有鱼、申凡、普卢默和史密斯(Plummer & Smith)、徐冰、杨振中、郑重宾(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受邀全程参与,横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完成定制作品创作,为这座世界级城市图书馆打造出相映生辉的公共艺术。
上海图书馆东馆总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坐落于浦东新区,紧邻上海最大的城市公园——140万平方米的世纪公园。上海图书馆东馆是中国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开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余个,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文化需求,每年可接待读者可达400万人次。
在艺术中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艺术,上海图书馆东馆即将启幕,敬请期待!
SHL建筑事务所荣登2021年《安邸》杂志“AD100中国最具影响力100位建筑和室内设计精英”榜单!
SHL建筑事务所连续第三次入选AD100榜单。此次上榜项目为“宁波图书馆新馆”;上海西岸“云展馆”和 “蔚来中心杭州西湖店”也曾获得AD100榜单的青睐。
宁波图书馆新馆是SHL在中国第一个建成的图书馆,为我们赢回了包括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提名和《安邸》杂志AD100等国内外重磅荣誉;2021年我们在中国的第二个图书馆项目—“上海图书馆东馆”即将启幕,敬请期待。
了解新闻详情,点击这里。
SHL建筑事务所在国内完成的第一个图书馆项目——宁波图书馆新馆,成为中国首座获得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图联“)“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提名的图书馆!
这是SHL建筑事务所第三次获得国际图联“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提名!2016年,丹麦奥胡斯“Dokk1图书馆”成功斩获“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大奖;2019年,新西兰基督城中央图书馆Tūranga喜获提名;今年,SHL的又一力作宁波图书馆新馆获得了评委团的青睐!
2021 国际图联“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大奖的竞争尤为激烈。受疫情影响,国际图联取消了2020年“年度最佳公共图书馆”大奖的评选。因此,今年的候选项目从2019和2020两年内建成的公共图书馆中提名,来自全球21个国家的32家图书馆参与了这场激烈的角逐,一同入围的图书馆还包括澳大利亚的Marrickville图书馆、挪威奥斯陆公共图书馆、比利时Het Predikheren图书馆以及荷兰的Forum Groningen图书馆。这些图书馆以材料的可持续循环利用、与自然光的完美融合等专业且独特的建筑细部设计而获得提名。获奖名单将于2021年8月揭晓。
宁波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31,800平方米。拥有藏书约150万册,电子图书350万种,阅览座位1800席,网络节点2000个,并引入了一系列新功能——室外露台、报告厅、艺术空间、音乐馆、视听室、录音室、创客空间、咖啡馆等等,从而促进和支持以社会为导向的发展愿景。图书馆开馆至2021年1月,累计接待读者近180万人次。2020年3月,宁波图书馆被中国图书馆学会评为2019年阅读推广星级单位。
了解新闻详情,点击这里
SHL建筑事务所与当地事务所Hawkins\Brown合作,为布里斯托大学设计了全新的图书馆。通过与教职人员、学生、当地居民、项目所在社区、邻近社区和布里斯托市议会等利益相关群体深入协商,布里斯托大学于2020年1月向布里斯托市议会提交了规划申请。
新图书馆在尺度上与周边的维多利亚式建筑群和学习中心形成了过渡。通过将维多利亚式建筑模块化堆叠、扭转,建筑的形态和体量被进一步发展,由此打造出一座在建筑高度和重要程度上可与学习中心媲美的建筑。这种建筑间的互动,促进了图书馆和城市之间的对话。
坐落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全新图书馆,建成后将成为该校克利夫顿校区的新焦点,同时建筑也将融入布里斯托城市天际线,为城市带来一座全新的地标。
新图书馆将容纳2000个座位,拥有42万册藏书和7万册期刊。该项目是布里斯托大学克利夫顿校区改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优化校园公共空间,为学生、教职员工,乃至邻近社区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全新“社区中心”。图书馆首层将对公众完全开放,包括展览馆、活动空间、一系列新的公共艺术项目和咖啡厅;首层以上的空间将仅对教职人员和学生开放,方便他们研究和学习。
布里斯托大学新图书馆目标冲击英国绿建BREEAM卓越认证。
点击这里,了解项目详情
我们很高兴地向大家分享合伙人、上海工作室设计总监Chris Hardie成长为一位建筑师的故事。
这个故事深入介绍了Chris的设计哲学、美学理念、代表项目和未来目标。这位苏格兰建筑师发现自己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十字街口。在东西方分别工作了十多年后,Chris回忆和反思过去,他好奇下一步将迎来什么。
“我总是会被真诚、纯粹的设计所吸引。”Chris说道。他的设计风格源于他在苏格兰和美国芝加哥接受的专业教育——始终保持着纯粹并不断尝试突破自己对建筑几何形态和材质上的应用。作为上海工作室的设计总监,Chris需要站在更高的层面统揽全局,把控上海工作室所有进行中项目的设计品质。“我更像是一支乐队的指挥家,而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师。”Chris补充道。
目前Chris正在跟进许多备受瞩目的在建项目——包括上海图书馆东馆、深圳东部环保发电厂以及上海徐汇西岸的三个文化项目等等。他还在推进SHL在中国的第一个高层建筑项目,以及一系列将于2021年公布的新的文化项目。
点击阅读Chris Hardie作为一名“建筑师乐团”指挥家的故事和他的设计理念:链接
日前,波士顿国际贸易中心再开发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这个多功能开发再利用项目位于波士顿海港区历史悠久的联邦码头。SHL建筑事务所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进一步探索这个可适应再开发项目的可能性,并激发滨水区域的更大潜力。本次改造包括公共广场、滨海步道、零售市集、世界顶级酒店波士顿海港酒店的活动和会议空间,以及独特、灵活的办公空间。
国际房地产开发商Pembroke委托SHL以及波士顿当地设计事务所CBT共同完成该项目的设计工作。新设计将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完整性的同时,引入新材料,优化建筑自然采光,并与周边城市空间建立起更好的联系。联邦码头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曾一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码头。码头改造项目贯彻“可适应”和“可持续”的前沿设计理念,旨在为未来数代人的生活带来乐趣。该项目目标冲击LEED金级认证。
“在联邦码头改造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一直保持着仔细和谨慎。”SHL合伙人、设计总监Kristian Ahlmark说, “我们带着好奇心和严谨的态度着手这个项目,仔细评估了我们认为需要保护的重要遗产——建筑遗产和文化遗产。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Pembroke以及其他咨询顾问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得以与这座建筑进行了持续的跨时空交流。”
本周五(10月16日),SHL建筑事务所合伙人、设计总监Chris Hardie,将在由上海图书馆主办的第十届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新一代图书馆建设”主题论坛中,发表演讲并参与嘉宾互动。
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是国内外图情界重点关注的国际性专业学术论坛,是上海乃至全国图书馆界最重要的交流平台之一。今年的活动将围绕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和未来图书馆发展等行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新一代图书馆建设”主题论坛,旨在研究新一代图书馆的设计亮点以及解析国内外图书馆建筑与空间规划的新趋势。Chris Hardie将以“转型中的图书馆”为主题,介绍SHL近年来完成的部分重要图书馆项目,并分享上海图书馆东馆建设的最新进展。上海图书馆东馆预计2021年建成开馆。
线上观看该论坛
上周,挪威斯塔万格市议会最终通过了K8商办塔楼的设计方案——旨在成为推动斯塔万格未来城市发展的活跃催化剂。
这个高16层,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项目,将成为建筑可持续发展和创意办公环境的新标准。同时设计突破常规,将公共空间打造为欢迎友好、绿色怡人的花园。
作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高度灵活的多功能综合体,建筑包含了办公、餐饮、文化、展览和会议空间。K8的开发融入了当地的历史建筑和社区活动,并将行人引入建筑,从而使其与城市产生互动。
K8塔楼将使用节能减排的创新方法,目标获得挪威绿建BREEAM NOR杰出认证、国际WELL健康建筑金级认证。
自丹麦SHL建筑事务所十二年前于上海设立办公室,宁波图书馆新馆是SHL在国内完成的第一个图书馆项目,建筑面积为31,800平方米。项目位于上海以南200公里处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滨海重镇——甬城宁波。新建成的宁波图书馆成为能够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宁波图书馆老馆始创于1927年,是浙东地区馆藏最丰富、最完整的图书馆,每天能够接待三四千名访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图书馆新馆旨在打造成为一座开放、包容的建筑。建成后日均接待量翻倍,已然成为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的文化据点。
SHL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兼设计总监Chris Hardie表示:“七年前,当我们第一次来到宁波时,东部新城才刚开始逐步开发建设。宁波图书馆新馆,不仅是新生态湿地景观的一部分,还是当地文化脉络的一部分。这对我们团队来说,也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
点击阅读 项目详情
从美国波士顿海港到澳洲最古老的公共图书馆,我们的改造再生项目通过深入的设计考虑,为历史建筑和城市街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历史遗迹和空间的复兴不应仅局限于满足社会情感的老建筑保留,更应为改造的可持续性和杜绝生态环境破坏而努力。
波士顿/美国
利物浦/英国
瓦埃勒/丹麦